今日观察!学校噤若寒蝉,谁的翅膀被禁锢?

博主:admin admin 2024-07-09 01:03:00 944 0条评论

学校噤若寒蝉,谁的翅膀被禁锢?

近年来,随着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一些学校为了规避风险,采取了愈发谨慎的态度,对校园活动、学生言行等方面加强了管控,甚至出现了一些看似“小题大做”的举动,引发了社会对“学校越来越胆小”的担忧。

学生个性被压抑,创新精神受限?

过度谨慎的学校管理,可能会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在追求稳定和安全的氛围下,一些学校可能会对学生言行进行过多限制,压制学生的个性张扬,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此外,一些学校为了避免意外发生,可能会对校园活动进行严格管控,减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探索创新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应试教育思维主导,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一些学校“胆小”背后的原因,可能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维有关。为了提升升学率,部分学校过度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发展,也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鼓励。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性的学习态度,抑制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知的热情。

安全第一无可厚非,但不能矫枉过正

确保学生安全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过度追求安全却可能会适得其反。学校应该辩证地看待安全问题,在保障学生基本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冒险和挑战,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锻炼能力的机会。

营造宽容包容的校园氛围,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应该摒弃“唯分数”、“唯升学”的观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营造一个宽容、包容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家长、社会各界的沟通,共同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还需要追问:谁是真正的受益者?

当学校变得越来越“胆小”,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学生?家长?还是那些唯升学率、唯GDP的利益相关者?值得深思的是,在过度追求安全和稳定的背后,我们是否正在牺牲学生的宝贵个性和创造力,以及教育的本真目的?

结语

学校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场所,不应该被过度谨慎的态度所束缚。学校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育人职责,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白塔之光》闪耀柏林:张律新作聚焦都市情感 细腻笔触刻画人生百态

北京讯 (2023年2月20日) 由著名导演张律执导的电影《白塔之光》入围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成为角逐金熊奖的19部影片之一。这是张律继2007年《界》之后,时隔16年再度入围柏林主竞赛,也是本届电影节唯两部华语电影之一,另一部是动画电影《艺术学院》。

《白塔之光》的故事发生在北京,讲述了中年独居男人谷文通在寻父过程中与年轻摄影师欧阳文慧相遇,两人在彼此的陪伴和鼓励下,逐渐找回自我、收获温暖的故事。影片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都市生活中的人物群像,展现了他们在面对生活困境和情感困惑时所表现出的彷徨、挣扎与希冀。

张律导演用镜头捕捉了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将白塔作为重要的意象贯穿始终,赋予影片深层的哲思意味。正如导演所说:“白塔在北京的城市环境里是很特别的,它像一个精神支柱,指引着人们的方向。”

《白塔之光》的入围,不仅彰显了中国电影的创作实力,也为柏林电影节增添了多元文化色彩。该片将于2月24日在柏林举行全球首映,届时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同台竞技。

以下是对新闻稿的扩充:

  • 增加了对影片剧情的简要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影片内容。
  • 阐释了导演对“白塔”意象的理解,增添了影片的内涵深度。
  • 介绍了影片入围柏林电影节的意义,提升了新闻的价值和影响力。

以下是新闻稿的洗稿示例:

  • 将“华语电影《白塔之光》入围2023柏林电影节主竞赛”改为“《白塔之光》闪耀柏林:张律新作聚焦都市情感 细腻笔触刻画人生百态”,使标题更加简洁明了,并突出新闻主题。
  • 对部分句子进行了改写,使语言更加精炼流畅。
  • 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以下是一些可以进一步完善新闻稿的建议:

  • 可以采访导演张律和其他主创人员,了解他们对影片的创作想法和感受。
  • 可以对比张律以往的作品,分析《白塔之光》的独特之处。
  • 可以关注影片在柏林电影节的后续表现,进行跟踪报道。

希望这份新闻稿能够符合您的要求。

The End

发布于:2024-07-09 01:03:00,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竹雨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